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重组VEGF165质粒对骨缺损修复的影响    

Effect of pcDNA3.1-VEGF165 recombined vector on bone defec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冬梅[1] 杨加峰[2] 刘军莉[3] 王海斌[1] 许复郁[4] 武士清[1] 贾玉秀[5]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骨外科,济南250033 [2]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中心,济南250033 [3]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济南250033 [4]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济南250033 [5]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济南250033

出  处:《中华骨科杂志》

基  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资助课题(032050112)

年  份:2006

卷  号:26

期  号:11

起止页码:769-77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构建pcDNA3.1-VEGF165质粒,观察其对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用Trizol法提取兔骨组织中总RNA,反转录合成VEGF165cDNA序列,与pMD18-T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再与pcDNA3.1载体构建成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VEGF165。取28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双侧桡骨骨缺损(10mm)模型。实验侧局部直接注射质粒液0.2ml(含质粒200ng),对照侧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标本于术后1、2、4、6、8和12周摄X线片后取材。以HE染色法、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局部组织的修复情况及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pcDNA3.1-VEGF165构建成功,测序正确。X线摄片观察于第2周开始两组出现区别。HE染色显示术后2周两组缺损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4周开始实验组成骨细胞大量增殖、骨小梁形成;12周时实验组骨缺损修复正常,对照组修复时间迟缓。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术后8周及12周两组Ⅲ型胶原及Ⅰ型胶原均有阳性表达,实验组表达较强。结论应用pcDNA3.1-VEGF165质粒直接转染骨缺损局部组织细胞,具有增加局部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表达、加快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关 键 词:基因 转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免疫组织化学

分 类 号:R68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