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冈底斯造山带的时空结构及演化  ( EI收录 SCI收录)  

Spatial-temporal framework of the Gangdese Orogenic Belt and its evolu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潘桂棠[1] 莫宣学[2] 侯增谦[3] 朱弟成[1] 王立全[1] 李光明[1] 赵志丹[2] 耿全如[1] 廖忠礼[1]

机构地区:[1]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610082 [2]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3]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出  处:《岩石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B4126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03005;40572051;40473020);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南部空白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项目(200313000025)联合资助。

年  份:2006

卷  号:22

期  号:3

起止页码:521-53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I(收录号:WOS:000237332500001)、SCI-EXPANDED(收录号:WOS:000237332500001)、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冈底斯带的构造属性及其构造单元划分一直是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中最热门的科学问题之一。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研究成果并结合我们的分析数据,对冈底斯带的地质构造格局进行了厘定和划分,讨论了冈底斯带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冈底斯带可划分为6类不同的构造单元和18个次级单元,这些不同级别的构造划分较为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冈底斯带的地质面貌。通过对不同构造单元时空结构的剖析和对相关火山岩浆作用记录的分析,认为冈底斯带不是简单的地块、陆块或地体,而很可能是以隆格尔-念青唐古拉为主轴,经历石炭-二叠纪、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始新世六次造弧增生作用和相关的弧-陆、陆-陆碰撞作用并最终定型于新生代晚期的复合造山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冈底斯带的构造演化很可能受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向南、雅鲁藏布洋向北的双向俯冲的制约。强调以增生弧为背景的火山岩浆弧(如昂龙岗日火山岩浆弧、东恰错弧、桑日火山弧)可能是冈底斯地区寻找斑岩铜矿的最佳有利场所。

关 键 词:演化历史 构造单元  双向俯冲  造弧作用  冈底斯造山带  

分 类 号:P54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