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Q型主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在柴达木盆地花土沟油田新近系砂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 EI收录)  

Application of Q-model Principal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ing Method in Evaluation on Sandstone Reservoirs of the Neogene in Huatugou Oilfield,Qaidam Bas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吕红华[1] 任明达[1] 柳金诚[2] 李有利[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1 [2]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敦煌736202

出  处:《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1013);青海油田分公司"柴达木盆地西南区N1-N12油藏储层研究与外缘区储层评价"重点资助项目

年  份:2006

卷  号:42

期  号:6

起止页码:740-74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S、CSCD、CSCD2011_2012、EI(收录号:20070310363041)、IC、INSPEC、JST、MR、PROQUEST、RCCSE、RSC、SCOPUS、WOS、ZGKJHX、ZMATH、ZR、核心刊

摘  要:利用244口井的小层数据,尝试用Q型主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花土沟油田新近系砂岩储层进行评价。为使评价结果定量化,以便利用评价结果深入分析储层储集性能及与沉积相的关系,提出如下处理方法首先对由Q型主因子分析得到的各主因子得分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用归一化得分与对应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相乘后相加,得到样本总得分。根据样本总得分,运用聚类分析,进行储层分级。对储层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认为,就储层储集性能而言,花土沟油田新近系下油砂山组明显好于上干柴沟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是最好的沉积亚相;河口坝是最好的沉积微相,其次为浊积砂与水下河道。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储层评价方法具有定量化、地质意义明确等优点,有一定应用价值。

关 键 词:储层评价 Q型主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新近系 柴达木盆地

分 类 号:P618.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