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类型超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籽粒产量的通径分析
Yield Components of Super Wheat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Types and the Path Coefficient Analysis on Grain Yield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山东省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小麦品质育种研究室,山东泰安271018
基 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4BA520A12-2);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05-02-02B);山东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2001-500)
年 份:2006
卷 号:32
期 号:11
起止页码:1699-170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BSCO、FSTA、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以8个不同类型的超级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3种类型超级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变化及其对籽粒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高肥地力下,大穗型品种和中间型品种的产量高于多穗型品种;而中、低肥力下,多穗型品种的产量又显著高于大穗型品种。在本试验条件下,大穗型和多穗型品种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之间大多数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但中间型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间均为正相关,与产量的相关性也比其他类型大;偏相关分析表明,所有供试品种、多穗型、中间型和大穗型品种的穗数每增加1个单位(万穗),产量分别增加15.51、13.401、6.90和19.34 kg;穗粒数每增加1个单位(粒),产量分别增加233.153、53.861、89.22和203.90 kg;千粒重每增加1个单位(g),产量分别增加151.08、157.61、157.05和147.89 kg。通径分析表明,所有品种产量三因素对产量都有正向效应,其中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不仅多穗型品种首先必须依靠穗数,而且大穗型品种也必须在一定穗数基础上才能有更大的突破。大穗品种和多穗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既有负值也有正值,而中间类型品种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说明中间型品种产量三因素间相互协调、平衡发展且都还有提高的潜力。总之,在中等肥力下,小麦的高产栽培选择多穗型品种较为稳定;在高肥条件下,大穗型品种则具有更高产量潜力,中间型品种则是今后超级小麦育种最值得注意的类型。
关 键 词:超级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产量结构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分 类 号:S51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