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从特提斯到青藏高原形成:构造-岩浆事件的约束 ( EI收录)
From the Tethys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constrained by tectono-magmatic even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2]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2CB4126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172025;40103003;40473020;49802005;49772107);国土资源部青藏高原重点研究计划项目(2003009)
年 份:2006
卷 号:13
期 号:6
起止页码:43-5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BSCO、EI、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然而,从特提斯的形成演化到青藏高原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分为三个明显的演化阶段:古特提斯阶段、新特提斯阶段、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与青藏高原形成阶段。古特提斯洋自早石炭世开始打开,形成三个主支(修沟-玛沁洋、金沙江-哀牢山洋、澜沧江-昌宁孟连洋),至早二叠世扩张到最大规模后开始俯冲消减,逐渐缩小,至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初洋盆闭合,冈瓦纳古陆的前缘与劳亚古陆的前缘碰撞拼合。这大约经历了150Ma的时间。大致与此同时或略早,古特提斯以南的新特提斯洋两支同时打开,并大致于早-中侏罗世之交扩张到最大规模,然后开始消减、缩小。北支班公湖-怒江洋在晚侏罗世初到早白垩世末(大致在160~100Ma的时间间隔内)闭合,完成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的碰撞拼合过程。南支雅鲁藏布洋闭合较晚,在白垩纪/古近纪之交(65/70Ma左右)印度大陆开始与拉萨地块(即欧亚大陆南缘)碰撞。新特提斯洋从打开到闭合,经历了约140Ma。印度-欧亚大陆碰撞是青藏高原形成的直接原因,从开始到完成,整个碰撞过程用了约20Ma(大致在65-40/45Ma时间间隔内);然后转入后碰撞阶段至今。很显然,几亿年时间尺度和几万公里空间尺度的特提斯的开合、演化、特别是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和青藏高原隆升,必定对应着地球各圈层间巨大的物质与能量的调整和交换。而正是这种巨大的物质、能量交换,才是形成青藏高原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的基本动力。
关 键 词:青藏高原 特提斯演化 大陆碰撞 圈层间物质与能量交换 地球内部
分 类 号:P5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