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    

Decomposition Model and Empirical Study of Carbon Emissions for China,1995-2004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徐国泉[1] 刘则渊[1] 姜照华[1]

机构地区:[1]大连理工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4

出  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基  金:中德老工业基地"技术进步--资源效率"创新模式比较研究(70440004);大连理工大学科技伦理与科技管理"985工程"创新基地资助

年  份:2006

卷  号:16

期  号:6

起止页码:158-16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SSCI、CSSCI2006_2007、JST、NSS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普通刊

摘  要: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急剧增长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碳排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增加。本文基于碳排放量的基本等式,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Logarithmicmean weight Divisia method,LMD),建立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1995-2004年间,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变化对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对拉动中国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呈指数增长,而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对抑制中国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都呈倒“U”。这说明能源效率对抑制中国碳排放的作用在减弱,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的抑制作用难以抵销由经济发展拉动的中国碳排放量增长。

关 键 词:碳排放 因素分解  能源效率 能源结构

分 类 号:N9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