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西藏北部新生代大型逆冲推覆构造与唐古拉山的隆起  ( EI收录)  

Cenozoic Thrust System and Uplifting of the Tanggula Mountain, Northern Tibe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亚林[1] 王成善[1] 伊海生[2] 刘志飞[3] 李勇[2]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610059 [3]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出  处:《地质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202022);青藏高原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编号XQ-2004-06);中国地质调查局调查项目(编号200213000002)资助的成果。

年  份:2006

卷  号:80

期  号:8

起止页码:1118-113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BIOSISPREVIEWS、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西藏北部唐古拉山地区新生代发育一大型逆冲推覆构造,推覆构造带走向与唐古拉山脉延伸方向一致,主体呈NW-SE向展布,由北部乌兰乌拉湖—巴庆构造带(锋带)、雀莫错—改纳构造带(中带)和南部各拉丹东—鄂碎玛构造带(根带)构成,构造样式上由根带到锋带表现为:高角度叠瓦逆冲构造、褶皱—逆冲构造和中低角度叠瓦逆冲构造,逆冲推覆运动方向由南西向北东,并在推覆构造带北侧发育新生代沱沱河前陆盆地。同构造岩浆侵入体同位素年代学和前陆盆地沉积充填序列演化表明,推覆构造形成时限为67.1~23.8Ma。推覆构造形成演化受控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造山和其后印度板块持续向北俯冲动力学体制,并造成唐古拉山地区地壳在始新世—渐新世的强烈缩短、增厚和唐古拉山脉的隆起。

关 键 词: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  新生代 逆冲推覆构造 前陆盆地

分 类 号:P54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