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藏南古近纪甲查拉组物源分析及其对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启动时间的约束    

PROVENANCE ANALYSIS OF PALEOGENE GYACHALA FORMATION IN SOUTHERN TIBET:IMPLICATION FOR THE INITIATION OF COLLISION BETWEEN INDIA AND ASI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魏玉帅[1] 王成善[1] 李祥辉[2] 曹珂[2]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2]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

出  处:《矿物岩石》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藏拉孜-仁布地区的"修康群"与特提斯演化(批准号:40272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特提斯喜马拉雅晚白垩世大洋红层与古海洋变化(批准号:40332020)

年  份:2006

卷  号:26

期  号:3

起止页码:46-5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AS、CSCD、CSCD2011_2012、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INSPE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北亚带的江孜地区古近纪甲查拉组角度不整合于晚白垩世宗卓组之上,系该地区最高(时代最晚)海相地层。运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组物源区主要为近源再旋回造山带,岩屑的母岩类型主要是岩浆弧成因的中性、中酸性安山质火山岩。新生代以前,特提斯喜马拉雅属于印度板块的被动大陆边缘,从特提斯喜马拉雅南亚带向北亚带显示了一种从浅水陆棚到深水盆地的变化,在侏罗-白垩纪时其陆源碎屑物主要是成熟度极高的石英砂岩,所以甲查拉组的碎屑物质只能来源于当时的冈底斯弧地区,所获有限的古水流证据也指示了这一点。从欧亚大陆侵蚀下来的碎屑物质被带到原印度大陆地区沉积,暗示该区的特提斯洋壳已经完全消失,印度与欧亚大陆在特提斯喜马拉雅中、东部产生了初始的陆-陆碰撞,其碰撞的启动时间为甲查拉组开始沉积的65 M a±。

关 键 词:物源分析 大陆碰撞  特提斯喜马拉雅 甲查拉组  江孜  藏南

分 类 号:P3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