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绰墩农业遗址中存在中全新世水稻土的新证据
NEW EVIDENCE FOR THE PRESENCE OF MIDDLE HOLOCENE PADDY SOIL IN THE CHUODUN ARCHEOLOGICAL SIT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210095 [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 [3]苏州市土壤肥料站,苏州215006 [4]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571088和4057305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DO115-40335047)资助
年 份:2006
卷 号:26
期 号:5
起止页码:864-87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AS、CSCD、CSCD2011_2012、J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前人研究认为,在长江下游地区绰墩农业遗址的全新世地层中存在2个古水稻土层,但到目前为止尚缺乏土壤化学和物理学方面的证据。为了寻找土壤学证据,在江苏省昆山市绰墩遗址P-01垂直剖面中连续采集了12个样品,分别测定了全氮(TN)含量、总有机碳(TOC)含量、粒度组成、质量磁化率以及粘土矿物组成。结果显示,从剖面底部(200cm)到100cm处和从57cm处到现代土壤表层,TOC.TN,TOC/TN比值、高岭石含量以及高岭石/伊利石(K/I)比值两次出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而且它们的曲线形态基本一致。这些特点有可能说明P-01剖面中包含着两次成壤过程:第1次形成了古土壤层(160~100cm).第2次形成了现代水稻土(57cm~现代土壤表层)。但TOC和TN以及水稻植硅石资料不支持在深度57~42cm段存在古土壤的观点。从200cm到130cm处,磁化率和粘粒含量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说明此处具有长期淹水的特征。现代水稻土的研究表明,水稻田排水过程中可能使部分粘粒被带走流失。因此,粘粒含量从200cm到130cm处逐渐降低的趋势可能与中全新世的人工排水有关。研究资料与考古学、孢粉学和植硅体资料共同说明,该古土壤层(160~100cm)很可能是古水稻土。古水稻土的确认将为农业考古和古环境变化研究提供有利的条件。
关 键 词:古土壤 古水稻土 粘土矿物 中全新世 绰墩农业遗址
分 类 号:S1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