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成岩混层(I/S)Ar-Ar年龄谱型及^(39)Ar核反冲丢失机理研究——以浙江长兴地区P-T界线粘土岩为例    

Study on the Ar-Ar Age Spectrum of Diagenetic I/S and the Mechanism of ^(39)Ar Recoil Loss——Examples from the Clay Minerals of P—T Boundary in Changxing, Zhejiang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彦[1] 陈文[1] 陈克龙[2] 刘新宇[1]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2]青海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环境系,西宁810008

出  处:《地质论评》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02CB2610;2001CB4098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0373033)的成果。

年  份:2006

卷  号:52

期  号:4

起止页码:556-56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REFPREVIEWDATABASE、JST、RCCSE、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本文以浙江长兴地区P—T界线上的粘土岩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成岩混层I/S进行了K-Ar和Ar-Ar测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岩中成岩混层I/S的K-Ar年龄在没有碎屑含钾矿物混入的情况下,比其对应的地层时代要年轻。成岩混层I/S的常规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一般情况下得不到年龄坪,只有当类蒙皂石层的含量为零时(即没有膨胀层的成岩伊利石),才能形成平坦的年龄谱。39Ar的核反冲丢失不仅发生在矿物表面,也发生在矿物内部,最高可达48%左右,0.2μm粒级可能是39Ar核反冲丢失量的拐点,同时也表明,用快中子照射硅酸盐样品,核反冲距离可以达到0.2μm。

关 键 词:成岩混层I/S  K—Ar测年  Ar—Ar测年  Ar—Ar年龄谱型  核反冲丢失机理  

分 类 号:P597.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