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 [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015200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075)
年 份:2006
卷 号:30
期 号:4
起止页码:633-63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1_2012、DOAJ、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是亚洲中部荒漠特有种,由于其分布的环境条件特殊,现存植被天然更新困难,人工育苗、造林存在一定问题。为改善种皮透水性,获得整齐一致的发芽,分别用21.5(室温)、40、60、80和90℃的温水浸种5min。结果表明:60℃温水浸种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显著地提高了种子发芽势,并有效地降低硬实率。对比分析了15、20、25、30、35和40℃环境温度下种子萌发的特性,种子发芽最适温度是30℃,而胚根及下胚轴伸长最快的温度为25~30℃。较低温度下种子发芽延续时间较长,并且种子萌发后下胚轴和胚根伸长缓慢,易形成畸形(胚根严重扭曲、缢裂)幼苗。15℃时畸形幼苗占发芽种子数的28.1%,而30~40℃时仅占5.2%~8.6%。温度过高不利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40℃时,吸胀种子绝大部分丧失活力,发芽种子在35℃以上温度下生长2~3d,胚根胚轴组织呈水渍状坏死。另外,催芽后的种子播种在河沙中子叶出土最快,出土率可达63%,显著高于在粘质壤土中出土率(11%)。不同粒径的种子播种后幼苗生长特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粒径5mm以下小粒种子播种后幼苗长势弱,苗期成活率低,生长70d后幼苗成活率仅为35.4%,而粒径5mm以上种子同期幼苗成活率达56.2%。据上述试验结果,结合自然分布区内环境条件的资料,分析了沙冬青濒危原因,并为植被恢复育苗措施提出建议。
关 键 词:沙冬青 浸种 温度 粒径 发芽率 幼苗出土
分 类 号:S793.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