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毛乌素沙地油蒿种群点格局分析    

POINT PATTERN ANALYSIS OF ARTEMISIA ORDOSICA POPULATION IN THE MU US SANDY LAND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洪晓[1] 张金屯[1] 吴波[2] 李晓松[3] 张友炎[2]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 [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91

出  处:《植物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140;30571528);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2003DFB00009)

年  份:2006

卷  号:30

期  号:4

起止页码:563-57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1_2012、DOAJ、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油蒿(Artemisiaordosica)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固沙植物,研究其种群格局对理解种群生态过程和改善流沙治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点格局分析法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多尺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通过研究油蒿种群的点格局,发现油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性同空间尺度、植株形体大小以及生境3种因素有密切联系。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油蒿种群倾向于非随机分布(集群分布比均匀分布常见),个体间有较强的空间关联(正关联比负关联常见);当空间尺度大于临界值后,油蒿种群倾向于服从随机分布,同时种群的空间关联性减弱。幼小油蒿植株具有明显的集群分布趋势,高大植株则表现出聚集强度的降低趋势;形体大小的差异越大,植株间的正关联关系越弱,或者负关联关系越强。与固定沙地相比,半固定沙地油蒿种群的集群分布现象更加明显,同时种群的空间正关联关系更强。研究结果表明,当通过移栽油蒿成体治理流动沙地时,应尽量将其栽种成集群分布而非均匀分布的形式,以提高植株成活率。

关 键 词:油蒿 点格局分析 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  固沙作用

分 类 号:Q948[植物生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