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藏北高原地壳及上地幔导电性结构——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研究结果 ( EI收录)
Conductivity structure of crust and upper mantle beneath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Results of super-wide band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下信息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3]University of Alberta, Edmonton, Canada [4]Dublin 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ies, Dublin, Ireland [5]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USA
基 金:教育部重大项目(重大0211)资助;国土资源部"十.五"青藏专项研究计划项目(2001010202)资助
年 份:2006
卷 号:49
期 号:4
起止页码:1215-122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INSPEC、JST、PA、RCCSE、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了研究西藏中、北部壳、幔导电性结构,讨论高原中、北部岩石圈热状态,1998年和1999年(INDEPTH(Ⅲ)-MT)在西藏中、北部完成了德庆—龙尾错(500线)和那曲—格尔木(600线)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藏中、北部以昆仑山断裂为界,其南北壳、幔电性结构有很大差异.昆仑山断裂以北地壳和上地幔为高阻区.而昆仑山以南,地壳和上地幔的导电性有明显的分层结构:地壳上部以不连续的高阻体为主,夹有局部低阻异常体,沿南北方向上地壳的电性结构复杂,具有不连续、分块的特点;但中、下地壳为大范围的高导异常区,区内发育有大规模、不相连续、产状各异的高导体,其电阻率均小于4Ωm;在班公—怒江和金沙江缝合带之下,壳内高导体都具有向上地幔延伸的趋势,存在连通壳、幔的低阻通道.根据西藏高原中、北部壳、幔电性结构的研究推断:如同藏南一样,这里也普遍存在部分熔融体和热流体,它们的成因主要与班公—怒江和金沙江缝合带的壳-幔热交换、热活动有关,这是两期形成的壳-幔热交换通道.其中,班公—怒江缝合带的壳-幔热交换通道形成时间比金沙江缝合带早.因此,研究区壳、幔的热活动是从南边和西边开始,向北、向东扩展,导致现今西藏中、北部地壳和上地幔的热流分布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增大.
关 键 词:INDEPTH-MT 大地电磁探测 壳内高导体 壳-幔热交换
分 类 号:P63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