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利用水稻C_0t-1DNA和基因组DNA对栽培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基因组的比较分析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Oryza sativa,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Genome with C_0t-1 DNA and Genomic D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民委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2]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
基 金: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2004AA22712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40350574);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2004500607135)
年 份:2006
卷 号:39
期 号:6
起止页码:1083-109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AB、CAS、CSCD、CSCD2011_2012、FSTA、GEOBASE、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目的研究中高度重复序列在稻属不同物种基因组进化中的作用。方法用栽培稻C0t-1DNA和基因组DNA(gDNA)作为探针,分别对栽培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比较基因组杂交(CGH)。结果C0t-1DNA覆盖栽培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基因组比例(%)和大小(Mb)分别为47.10±0.16,38.61±0.13,44.38±0.13和212.33±1.21,269.42±0.89以及532.56±1.68。栽培稻gDNA在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基因组中的覆盖率约为91.0%和93.6%,含量分别约为634Mb和1123Mb,各有365Mb和591Mb不属于源自栽培稻基因组的中高度重复序列,未被栽培稻gDNA所覆盖的部分,分别为64Mb和78Mb左右。此外,以C0t-1DNA的组成为依据,对这3个种核型进行了同源性聚类。结论稻属中度和高度重复序列和功能基因一样,在不同种中也存在着高度同源性和保守性,并在进化过程中得以保存下来。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基因组增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是基因组中度和高度重复序列加倍的结果,药用野生稻这种序列扩增相对疣粒野生稻要缓和得多。另外,这两个野生种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由于存在加倍、重排和基因选择性丢失等现象,形成了具有自己种的特异性的基因组成分。
关 键 词:C0T-1 DNA CGH 核型 药用野生稻 疣粒野生稻
分 类 号:S5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