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胡杨、灰叶胡杨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研究    

Comparative Study of Photosynthetic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us euphratica and P.pruinos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罗青红[1] 李志军[1] 伍维模[1] 韩路[1]

机构地区:[1]塔里木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出  处:《西北植物学报》

基  金: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04B008);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项目(2003-4)

年  份:2006

卷  号:26

期  号:5

起止页码:983-98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BIOSISPREVIEWS、CAB、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JST、RCCSE、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比较研究了两年生胡杨和灰叶胡杨叶片的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胡杨和灰叶胡杨均表现出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只是在12:00时胡杨的Pn略微降低;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胞间CO2浓度日变化呈近“V”字型曲线.相同的试验条件下,胡杨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高于灰叶胡杨,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峰值出现在上午10:00时;胡杨胞间CO2浓度低于灰叶胡杨,胞间CO2浓度最低值均出现在中午14:00时.经充分暗适应后的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初始荧光、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和PSⅡ潜在活性均为胡杨显著大于灰叶胡杨.以太阳光为光化学光,测定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显示,胡杨PSⅡ实际的光化学反应量子效率、非循环电子传递速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均大于灰叶胡杨,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却较灰叶胡杨小.胡杨与灰叶胡杨在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特性上的差异,是胡杨更能适应干旱荒漠区高光、高温与低相对空气湿度环境,从而表现出高净光合速率的部分生理学原因之一.

关 键 词:胡杨  灰叶胡杨 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荧光

分 类 号:Q945.11[植物生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