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写作规律探析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漪娟[1] 田禾[1]

机构地区:[1]湖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出  处:《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年  份:2006

期  号:5

起止页码:24-2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

摘  要:写作有着自己的特殊规律,遵循规律才能抓准写作教学的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来表述写作这一概念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果从认识论的观点看。任何文章的写作,都要经历“双重转化”的过程。一是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即作者的头脑转化。认识主体真实地、本质把将客观事物化为观念或情感。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由“物”到“意”,即从“客观外物”到“主观情意”。这一重转化是基础、是前提,如果没有这个转化。就不可能形成主体的认识。也就谈不上写作。二是认识主体的观念或情感向文字表现转化,将头脑中所获得的观念或情感转化为书面言语,亦即由“意”到“文”的“外化”。从“主观情意”到“文章载体”的转化,这是关键环节。没有这重转化。观念依然是观念。情感依然是情感,永远不能成为文章。郑板桥谈画竹时说“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关 键 词:写作规律 双重转化  情感转化 语文课程标准 认识主体  主观情意 特殊规律  写作教学 遵循规律  语言文字

分 类 号:G212.2[新闻传播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