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贵州普安矿区晚二叠世煤中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和赋存状态 ( EI收录)
Contents and occurrence modes of trace elements in the Late Permian coals from Puan Coalfield,Guizhou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西安科技大学材料系,陕西西安710054
基 金: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DK01jk145);陕西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2004D02)
年 份:2006
卷 号:34
期 号:2
起止页码:129-13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收录号:2006239926309)、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XRF)、冷原子吸收光谱(CV-AAS)、原子荧光光谱(AFS)、离子选择性电极法(ISF)、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SEM-EDX)和逐级化学提取技术(SCET)对贵州普安矿区晚二叠世煤中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赋存状态和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普安矿区2号主采煤层的矿物组成主要为低温热液流体成因的黄铁矿和陆源碎屑成因的黏土矿物;与贵州煤、中国大部分煤和美国煤相比,该煤中As(36.9×10-6)、Cd(10.2×10-6)、Cr(167.3×10-6)、Cu(365.4×10-6)、Hg(2.82×10-6)、Mo(92.6×10-6)、N i(82.6×10-6)、Pb(184.6×10-6)、Se(6.23×10-6)、Zn(242.3×10-6)和U(54.6×10-6)显著富集。而另外4个主采煤层(1号、8号、11号和17号煤层)中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与贵州煤、中国大部分煤和美国煤中的相当。普安矿区2号煤层中的As、Cd、Hg、Mo、N i、Pb和Zn等元素主要赋存在黄铁矿中,而Cr、Cu和U主要存在于高岭石中,表明低温热液流体和陆源碎屑对煤中微量元素的富集起了决定作用。
关 键 词:煤 微量元素 赋存状态 黄铁矿 高岭石
分 类 号:TQ533.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