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华山新麦草居群取样策略的SSR分析    

SSR Analysis on the Sampling Strategy of 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 Keng Popul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文献[1] 李立会[2] 刘伟华[2] 张正茂[3] 吴振海[4] 王成社[1]

机构地区:[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植物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

出  处:《麦类作物学报》

基  金: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4DIB3J090)

年  份:2006

卷  号:26

期  号:2

起止页码:16-2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了研究我国特有植物华山新麦草(Psath yrostachys huashanica Keng)的遗传多样性并获得更为科学、合理的结论,以分布于不同海拔高度黄埔峪(海拔500m)和大夫峪(海拔1218m)的2个华山新麦草居群为研究对象,每个居群分单株采集30株并以6、10、14、18、22、26和30株为单位,利用10对SSR引物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分布于较低海拔的黄埔峪居群的平均等住变异数(6.3)和遗传多样性指数(0.713)大于分布于较高海拔的大夫峪居群的等位变异数(5.1)和遗传多样性指数(0.662);(2)随着分析单位个体数目从6株增加到30株,黄埔峪居群和大夫峪居群的等位变异数(42~63和43~51)和遗传多样性指数(0.643~0.713和0.618~0.662)均表现增大的趋势,但当分析单住的个体数目达到26株以上时,等位变异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基本不再发生变化;(3)当分析单位个体数目为18株时,2个居群的等位变异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包含了各自居群95%以上的遗传变异,建议在利用SSR技术进行华山新麦草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中,以单个居群随机采集18株华山新麦草为最佳分析单位个体数目。

关 键 词:华山新麦草 SSR 遗传多样性  

分 类 号:S512.9] S33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