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土壤水热条件对东北森林土壤表面CO_2通量的影响    

EFFECTS OF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ON SOIL SURFACE CO_2 FLUX OF FORESTS IN NORTHEASTER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金艳[1] 王传宽[1]

机构地区:[1]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150040

出  处:《植物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304);东北林业大学人才引进基金(2004-2007);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105062)

年  份:2006

卷  号:30

期  号:2

起止页码:286-29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1_2012、DOAJ、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东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因其面积大,碳贮量高而在本地区和我国碳平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土壤表面CO2通量(RS)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向大气圈释放的主要CO2源,其时空变化直接影响到区域碳循环。该研究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比较测定我国东北东部次生林区6个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的RS及其相关的土壤水热因子,并深入分析土壤水热因子对RS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RS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及其交互作用,但其影响程度因生态系统类型和土壤深度而异。包括这些环境因子的综合Rs模型解释了67.5%,90.6%的Rs变异。在整个生长季中,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土壤温度差异不显著,而土壤湿度的差异显著(α=0.05)。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红松(Pinus koralensis)林、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硬阔叶林、杂木林和杨桦(Populus davidiana-Betola platyphylla)林的Rs变化范围依次为:1.89—5.23μmol CO2·m^-2·s^-1,1.09—4.66μmol CO2·m^-2·s^-1,0.95—3.52μmol CO2·m^-2·s^-1,1.13—5.97μmol CO2·m^-2·s^-1,1.05—6.58μmol CO2·m^-2·s^-1和1.11—5.76μmol CO2·m^-2·s^-1。Rs的季节动态主要受土壤水热条件的驱动而呈现单峰曲线,其变化趋势大致与土壤温度的变化相吻合。Q10从小到大依次为:蒙古栎林2.32,落叶松林2.57,红松林2.76,硬阔叶林2.94,杨桦林3.54和杂木林3.55。Q10随土壤湿度的升高而增大;但超过一定的阈值后,土壤湿度对Q10起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强调对该地区生态系统土壤表面CO2通量的估测应同时考虑土壤水热条件的综合效应。

关 键 词:土壤表面CO2通量  土壤呼吸 温带森林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Q10  

分 类 号:S714[林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