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与天然林养分分布和生物循环比较    

Nutrient distributions and bio-cycle patterns in both natural and artificial Pinus tabulaeformis forests in Hilly Loess Region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希彪[1] 上官周平[2]

机构地区:[1]陇东学院生命科学系,甘肃庆阳745000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712100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2002CB111502);甘肃省教育厅重点资助项目(049B0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拔尖人才计划资助项目~~

年  份:2006

卷  号:26

期  号:2

起止页码:373-38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对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养分积累与分配以及养分循环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油松林各组分养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为:针叶>树枝>树皮>树根>树干;地上部分的养分在针叶、树枝、树干和凋落物中呈:Ca>N>K>Mg>P(林型Ⅰ的针叶、枝干和林型Ⅳ的树枝N含量较其它元素含量高),而在土壤层中呈:Ca>K>Mg>N>P;不同林型内各养分含量因林龄的不同而有差异。(2)油松林生态系统中养分总贮量的80.83%~98.81%集中在土壤组分中,乔木层养分量占总贮量的0.76%~5.52%,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的养分贮量分别占系统总贮量的0.05%~0.17%和0.38%~3.48%。人工油松林的养分贮量随抚育林龄的增加先升后降,30a时养分贮量最大,50a时养分贮量明显降低,其中N素衰减较其它养分快(30龄油松林是50龄油松林的4.23倍)。(3)油松林地上部分养分贮量主要集中在针叶,且随着抚育林龄的增加,针叶不但贮量增加而且占地上各组分总贮量比例也增大,树枝和树干只是绝对贮量增加,但所占地上总贮量的比例下降。(4)油松林地上部分养分的年积累量以30a人工林最高,变化趋势为Ⅱ>Ⅲ>Ⅳ>Ⅰ。各组分养分的年积累量总的变化趋势为:针叶>树枝>根系>树皮>树干,同一组分各养分年积累量与各组分养分贮量变化顺序基本一致,即10年生幼林为N>Ca>K>P>Mg,人工成熟纯林Ca>N>K>P>M,天然林与人工成熟林相似。(5)天然林的吸收量、存留量明显高于人工林。人工林随着抚育林龄的增加,吸收量和归还量增大,存留量和循环系数先增后降。各林地油松利用系数为:Ca>Mg>N>K>P,但同一养分利用率,油松人工林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降低,油松天然林与人工成熟林的利用系数和周转期相似。

关 键 词:油松林 人工林 天然林 养分分布格局  养分循环 黄土高原  

分 类 号:S791.25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