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夏玉米农田表面温度影响因素分析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Surface Temperature in Summer Maize Field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史长丽[1] 郭家选[2] 梅旭荣[2] 赵全胜[2] 卢志光[3]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94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水资源与旱地农业研究室,北京100081 [3]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94

出  处:《中国农业科学》

基  金:科技部社会公益重点项目;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4DIB3J095;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挑战计划;博士科研启动项目(630309)

年  份:2006

卷  号:39

期  号:1

起止页码:48-5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AB、CAS、CSCD、CSCD2011_2012、FSTA、GEOBASE、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目的农田表面温度变化规律及其特征的研究,对于采用该指标进行农田墒情监测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方法以华北平原夏玉米农田尺度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和热红外遥感技术,研究了夏玉米全生育期内不同环境条件下农田能量平衡各分量及气温环境因素与农田表面温度的关系。结果在不存在土壤水分胁迫情况下,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日变化过程中,气温与农田表面温度的相关程度不同,叶面积指数(LAI)较低时二者高度相关,随着生长发育LAI的增加,二者相关程度降低且分散程度增大;净辐射和潜热通量的大小是确定农田表面温度高低的主要能量因子,二者相关程度随着生育期LAI的增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晴天日农田郁闭时,农田表面温度与能量平衡各分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达到最高。季节变化过程中,日平均表面温度和瞬时表面温度与日平均气温和瞬时气温间呈高度相关。夏玉米生长大喇叭口期至乳熟期,0~100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超过65%以上时,晴天或云天日表面温度与气温差值相差不大,基本稳定,平均为-5.3℃。结论农田表面温度的高低是由作物生长势和外界的辐射、土壤水分状况等因素共同作用确定。

关 键 词:表面温度 涡度相关技术  农田能量平衡  

分 类 号:S5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