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苏鲁造山带晚中生代地幔的富集特征——来自辉长岩的地球化学证据  ( EI收录 SCI收录)  

Enriched characteristics of Late Mesozoic mantle under the Sulu orogenic belt:geochemical evidence from gabbro in Rushan.Acta Petrologic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孟繁聪[1] 薛怀民[1] 李天福[1] 杨怀仁[2] 刘福来[1]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台湾成功大学地球科学系

出  处:《岩石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批准号:2003CB7165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40399143);中国地质科学院重点开放实验室专项资金(KL05-2)的资助.

年  份:2005

卷  号:21

期  号:6

起止页码:1583-159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I(收录号:WOS:000234692900007)、SCI-EXPANDED(收录号:WOS:000234692900007)、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位于苏鲁造山带的乳山浅色辉长岩形成于晚中生代(约120Ma),SiO_2含量为53~55%,MgO 含量较低,为3.6~4.9%,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如 Nb、Ta、Ti 等,具有明显的“地壳”印记。Sr 同位素中等富集(0.7072~0.7075),Nd 同位素比值较低(δ_(Nd)(t)=-9.5~-11.6),Sr-Nd 同位素组成变化不大,反映岩浆无明显的地壳混染,代表了晚中生代地幔源区的同位素组成。辉长岩 Sr-Nd 同位素组成介于 EMI 与 EMII 端元之间,反映这种富集地幔是由早期预富集的地幔在中生代早期受到深俯冲的扬子陆壳的改造而形成的,苏鲁地区晚中生代基性侵入岩、火山岩和脉岩同位素组成的差别,反映了地幔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横向和纵向不均一性,这种差异也是地幔交代作用强度的反映。

关 键 词:辉长岩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晚中生代 苏鲁  

分 类 号:P588.124] P597.3[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