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8个猪种和野猪H-FABP基因分子标记与IMF含量的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Molecular Marker of Eight Pig and One Wild Pig H-FABP Gene and IMF Conten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庞卫军[1] 杨公社[1]

机构地区:[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脂肪沉积与肌肉发育实验室,杨陵712100

出  处:《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No.2004CB117506)资助

年  份:2005

卷  号:13

期  号:6

起止页码:733-73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B、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JST、RCCSE、UPD、ZGKJHX、普通刊

摘  要:利用PCR-RFLP(HinfⅠ、HaeⅢ和MspⅠ)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内江猪、荣昌猪、汉江黑猪、汉中白猪、八眉猪和野猪共计265头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区的遗传变异,并利用最小二乘模型分析了H-FABP基因对猪肌内脂肪(IMF)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在HinfⅠ-RFLP位点上,上述品种和野猪均存在多态性,其中大白猪、八眉猪、汉江黑猪、汉中白猪和野猪表现为低度多态(多态信息含量(PIC)小于0.25),杜洛克、长白猪、内江猪和荣昌猪为中度多态(PIC介于0.25和0.5之间);(2)除汉江黑猪(P<0.05)和野猪(P<0.01)外,其它猪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处于Hardy-Weinderg平衡状态(P>0.05);而在HaeⅢ-RFLP和MspI-RFLP位点上,仅内江猪、荣昌猪、汉江黑猪和八眉猪为单态;(3)9种基因型对IMF含量的影响,HH>Hh>hh,DD<Dd<dd,AA<Aa<aa,遗传效应值分别为:3.89、3.42、3.17、2.27、2.49、2.91、2.28、2.70和2.95,H-FABP基因可显著地提高猪IMF含量(P<0.05)。结果提示:可通过提高“aa-dd-HH”基因型的频率来增加IMF含量,达到改善猪肉质的目的。

关 键 词: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 肌内脂肪含量 分子标记 遗传效应  

分 类 号:S828.2] S831.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