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地表径流磷输出及其季节性分布特征    

Phosphorus exports via overland runoff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s and their seasonal patter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高超[1,2] 朱继业[1] 朱建国[3] 宝川靖和[4] 王登峰[1] 周娟娟[1] 高翔[1] 窦贻俭[1]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2]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3]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4]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

出  处:《环境科学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No.G1999011806);中国科学院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年  份:2005

卷  号:25

期  号:11

起止页码:1543-154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RSC、SCOPU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在太湖流域利用为期3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和径流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都是竹园<板栗园<蔬菜地<玉米-油菜轮作.旱耕地上玉米-油菜轮作和蔬菜种植条件下磷的主要流失途径为泥沙搬运,磷的年均流失量分别为2.67kg·hm-2和2.79 kg·hm-2,而竹园和板栗园则分别只有0.28 kg·hm-2和0.66 kg·hm-2.土壤侵蚀和磷流失主要发生在6~8月降雨集中分布的梅雨和台风季节.旱地上板栗园与玉米-油菜轮作2种利用方式的经济收益接近,但前者土壤侵蚀和磷流失量分别只有后者的6.7%和24.7%,在太湖地区种植板栗是值得鼓励的土地利用方式.稻田水旱(水稻-油菜)轮作条件下,磷主要随农田排水流失,降雨时间和施肥等农事活动的间隔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磷的年流失量,3次最大的流失事件中磷的流失量可达到全年磷流失的70%以上.稻田水旱轮作方式磷的年均流失量为0.93 kg·hm-2,分别只有旱地玉米-油菜轮作和蔬菜地的34.8%和33.3%.因此,根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磷输出量的差异及其季节分布特征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格局,并在暴雨集中期尽量减少施肥和翻耕等农事活动,可以降低农田生态系统磷的输出.

关 键 词:农业非点源污染 土地利用方式 地表径流 养分流失

分 类 号:X13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