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口腔卫生预防措施对固定正畸患者牙周菌群和牙周临床指数的影响
Effects of oral hygiene prophylaxis on the periodontal microflora and clinical(indexes) of fixed orthodontic patien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内科,四川成都610041 [2]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四川成都610041 [3]四川大学口腔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
基 金:"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4BA720A26)
年 份:2005
卷 号:17
期 号:5
起止页码:341-34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_E2011_2012、IC、JST、PROQUE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采用牙周洁治和强化的口腔健康教育方法,通过检测牙周菌群和牙周临床指数的动态变化,探讨口腔卫生预防措施对固定正畸患者牙周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正畸初诊患者20例,平均分为试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于正畸治疗开始前检查右上颌第一磨牙16和右下颌中切牙41牙周状况,并采集其近中颊轴嵴处龈缘菌斑做细菌分离培养。T组于治疗前进行全口洁治,每月复诊加力时均给予口腔卫生检查,强调口腔卫生的重要性;C组仅在初诊时进行口腔卫生指导,其余不作处理。2组患者分别于矫治器安装后1、3和6个月进行临床及细菌学检查。结果随观察时间的延长,T组颊侧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在第1、3、6个月时较基线降低;C组颊侧菌斑指数第6个月时较基线降低,舌侧探诊深度则升高(P<0.05)。细菌检出率和检出量的变化在T组可见韦荣球菌属降低而弯曲杆菌属和Gn产黑色素厌氧杆菌(BPAR)升高,C组消化链球菌属和BPAR升高(P<0.05);BPAR在第3个月、消化链球菌属在第6个月时T组检出率低于C组(P<0.05),而细菌检出量和牙周临床指数在2组间没有观测到处理因素的作用(P>0.05)。结论正畸前即存在牙龈炎的患者,建议进行预防性牙周洁治;牙周洁治必须和口腔卫生教育、正确的日常菌斑控制措施结合进行。
关 键 词:固定矫治器 口腔卫生预防措施 菌斑控制 牙周洁治
分 类 号:R37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