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用天然地震探测青藏高原中部地壳、上地幔结构 ( EI收录)
THE STUDY ON THE STRUCTURE OF CRUST AND UPPER MANTLE WITH NATURAL EARTHQUAKES IN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2]法国JOSEPH大学地球物理及构造研究所 [3]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地球物理研究所
基 金:中;法合作"青藏高原深部结构的地质地球物理研究"项目
年 份:1996
卷 号:39
期 号:4
起止页码:470-48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1992、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NSPEC、JST、PA、SCI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从西藏南部的定日、嘎拉至青海铜铁山的天然地震探测剖面,实际路线长约2000km,布设了约110台便携地震仪,记录了数百次远震和近震事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资料处理与解释.依据SKS,PKS,ps等横波分裂特征计算的青藏高原中部上地幔的地震各向异性表明:研究区各构造单元内的地震各向异性有明显变化,发现上地幔各向异性快速波的偏振方向与造山带的走向不完全一致.在雅江缝合线、崩错-嘉黎、唐古拉山口、昆仑山口几条断裂带处南、北各向异性出现显著的差异,而金沙江缝合线和班公-怒江缝合线的南、北则没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变化.由P波走时残差,利用层析技术反演了400km深度内的速度图像,可以看出近地表100km范围内速度的不均匀变化与地表划分的构造单元很吻合,进一步佐证了青藏高原是由不同时期的微板块拼合而成的认识.在青藏高原中部150km深度以下发现了多处低速区.在金沙江缝合带下方约200km深度处有一长250km以上、延伸150km的低速体,推测可能是一地幔柱.利用PS转换波划分的界面,显示出青藏高原北部具有低速层和高速层交替出现的地壳结构.
关 键 词:青藏高原 地震勘探 地壳结构 上地幔结构
分 类 号:P183.2[天文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