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博兴洼陷下第三系沙四上亚段和沙三段岩性油藏形成机制  ( EI收录)  

Forming mechanism of lithologic reservoir in the upper Es_4 and Es_3 of the Palaeogene in Boxing Sa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苏永进[1] 蒋有录[1] 廉庆存[2] 宋建勇[3] 石世革[3]

机构地区:[1]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 [2]山东胜利职业学院,山东东营257097 [3]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纯梁采油厂,山东博兴256504

出  处:《石油学报》

基  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研项目"博兴洼陷下第三系沉积体系及成藏规律研究"(P02060)资助

年  份:2005

卷  号:26

期  号:5

起止页码:28-3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收录号:2005429424046)、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PROQUE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博兴洼陷下第三系岩性油藏的形成具有“复式排烃、排聚耦合和四元控藏”的总体特征,而其独特的烃源岩结构和地层压力系统决定了沙四上亚段和沙三段烃源岩在排烃方式、排烃机制以及岩性油藏成藏特点上的不同。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有机质富集,地层压力较高,多为微裂缝排烃;其排烃效率高、范围大,油气顺层侧向运移至洼陷南斜坡鼻状构造的储层发育带聚集成藏。而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较分散,地层压力低,多为差异突破压力排烃;其排烃效率低、范围小,只有在有效排烃体内的储集体才可能聚集成藏。断层排烃可以提高其排烃效率和成藏有效性,沙三段岩性油藏主要分布在洼陷中心附近。

关 键 词:博兴洼陷 岩性油藏 成藏条件  成藏机制 下第三系

分 类 号:TE112.3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