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东秦岭钼矿带南泥湖-上房沟花岗斑岩成因及其对钼成矿作用的制约  ( EI收录)  

Geochemistry and petrogenesis of the ore-related Nannihu and Shangfanggou granite porphyries from east Qinling belt and their constaints on the molybdenum mineraliz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包志伟[1] 曾乔松[1] 赵太平[1] 原振雷[2]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实验室,广州510640 [2]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郑州450016

出  处:《岩石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06CB4035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672070)资助项目

年  份:2009

卷  号:25

期  号:10

起止页码:2523-253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I-EXPANDED(收录号:WOS:000271670400018)、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河南省栾川县南泥湖-上房沟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田是我国最重要的钼矿产区,钼矿探明储量(金属量)达205万吨。区内钼成矿与南泥湖和上房沟两个花岗斑岩小岩体关系密切,两岩体产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岩石为高硅、富碱和较高分异指数的碱性-碱钙性、过铝质花岗岩。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具有显著亏损Eu、Sr、Ba、Ti的特征,表明岩浆经历过相当高程度的分异演化。较低的εNd(t)值(-12.7~-15.5)和年轻的Nd模式年龄(1.48~1.71Ga)表明其成岩物质来源主要为年轻的地壳物质。南泥湖和上房沟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49.56±0.36Ma(MSWD=1.5)和135.38±0.29Ma(MSWD=1.4)。结合现有的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类的有关地球化学研究成果,东秦岭钼成矿带内的燕山期成矿花岗岩小岩体及大岩基应为扬子克拉通北缘中生代向华北克拉通A型俯冲的地壳物质在碰撞后伸展构造环境下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可能有部分地幔物质的参与。成矿小岩体是花岗岩大岩基高度分异演化的结果,花岗岩大岩基结晶分异导致其中挥发分的过饱和、挥发分对正在固结的岩浆体中成矿元素的淋滤是小岩体成矿的关键。

关 键 词:东秦岭 钼成矿带  南泥湖  岩成因  成矿作用 过铝质花岗岩 小岩体  华北克拉通南缘  地壳物质  分异演化  扬子克拉通北缘 中生代  岩基  挥发分  化学研究成果  地球化学组成  成岩物质来源 燕山期成矿  大别造山带  岩浆  

分 类 号:P5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