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南岭中段郴州一带中、晚侏罗世花岗岩浆的混合作用——来自镁铁质微粒包体的证据    

Middle-Late Jurassic granite magma-mixing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Nanling Mountains, South China: Evidence from mafic microgranular enclav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马铁球[1] 伍光英[2] 贾宝华[3] 柏道远[1] 王先辉[1] 陈必河[1]

机构地区:[1]湖南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南湘潭411100 [2]中国地质大学 [3]湖南省地勘局地质调查院,湖南长沙410011

出  处:《地质通报》

基  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调查项目(200213000035);湖南省地勘局<湘南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项目资助。

年  份:2005

卷  号:24

期  号:6

起止页码:506-51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镁铁质微粒包体在南岭中段中、晚侏罗世花岗岩中分布十分普遍,其分布规律是,岩体内同阶段较早次形成的岩石单元含量高,较晚次单元中含量少甚至无;与钨、锡、钼、铋等多金属矿有关的花岗岩体中微粒包体的含量高且个体大,而与矿化无关的岩体中含量少、个体小。对包体的颜色、形态、结构、成分、岩性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表明,包体为岩浆成因。包体中出现明显的不平衡矿物组合和结构,发育针状磷灰石晶体,出现嵌晶状石英和碱性长石,显示出岩浆混合的岩相学特征,表明该区中、晚侏罗世花岗岩的成因为壳-幔岩浆混合而成的。研究还表明,区内岩浆混合作用的强弱、基性物质加入的多少都与锡成矿作用的好坏有直接关系。

关 键 词:镁铁质微粒包体 岩浆混合作用 中、晚侏罗世  南岭中段

分 类 号:P588.111] P588.121[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