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植被退化与土壤退化特征研究
A study on correlations between vegetation degradation and soil degradation in the ‘Alpine Meadow’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1 [2]国立环境研究所,日本筑波3058506
基 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课题(2001BA606A02);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33904)资助。
年 份:2005
卷 号:14
期 号:3
起止页码:31-4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B、CSCD、CSCD2011_2012、IC、JST、RCCSE、SCOPUS、ZGKJHX、普通刊
摘 要:对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在不同退化程度下植物群落、生物量和土壤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寒草甸退化程度加大,植被盖度、草地质量指数和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比例逐渐下降,草地间的相似性指数减小,而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中度退化阶段最高,随着退化程度加大,呈单峰式曲线变化规律。地上总生物量在轻度退化阶段最高,在极度退化阶段最低,随着退化加剧,杂草生物量显著增加,而莎草和禾草生物量显著减少。地下总生物量(0~40cm)、莎草和禾草地下生物量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而递减,杂类草地下生物量的变化则是逐渐上升,至极度退化阶段有所降低。随着退化程度加剧,分布在各层的植物根系量越来越少,地下根系具有浅层化特点。各类群地上、地下生物量之间均为正相关,达到显著水平。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大,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交换性锰的含量以及土壤坚实度、湿度都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速效氮含量在极度退化阶段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随高寒草甸退化程度加大,有机质含量在表层土壤中流失严重。在各个退化阶段,有效锌和交换性锰的含量均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而有效铜含量偏低,对牧草生长不利。随着植被的退化演替,土壤退化越来越严重,土壤越来越贫瘠化。
关 键 词:青藏高原 草地退化 植物群落 生物量 土壤有效养分
分 类 号:S812[草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