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1998年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海上混合层的特征及成因
Advances in Atmosphere Sciences, 1999, 16(4), 619-629. Dynamic Feature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Upper Mixed Layer in the South China Sea Before and After 1998 Summer Monsoon Onse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青岛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03 [2]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
基 金:国家科技部攀登项目A"南海季风试验研究";国家重点科技项目!97-926-05-02共同资助
年 份:2000
卷 号:5
期 号:4
起止页码:469-48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SCD、CSCD2011_2012、J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利用1998年“南海季风实验(SCSMEX)”南北部两个点的资料,采用1. Launianen和T.Vihma提出的方法,计算了潜热通量、感热通量和风应力,分析了南海上 混合层动力、热力特征及其与南海夏季风爆发之间的关系。发现在西南季风爆发前后,南海 北部、南部的两个观测点的海洋上混合层温度和深度随时间的变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北部混 合层温度经历由高到低再变高,混合层深度经历由浅变深再变浅的3个时段;南部混合层温 度经历由低到高再变低,混合层深度经历由深变浅再变深的3个时段。这与南海南、北部海 面的风和海面热通量具备不同的特征有关。在5~6月南海上混合层动力、热力特征基本受 局地风与短波辐射控制,海面潜热和感热的作用较小。在5月份,南海南部观测点海面附近 存在浅薄的高盐高密度层,在60m以上的上层海洋内存在着许多高盐高密度核。在1998年 “南海季风实验”期间南海南、北部两个观测点都存在较浅薄的障碍层,在西南季风爆发期 间,南海北部观测点的障碍层较厚达到 20 m以上。
关 键 词:1998年 海上 南海夏季风爆发 混合层深度 成因 季风实验 南海北部 观测点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热力特征 辐射控制 南海南部 上层海洋 高密度 障碍层 海面 风应力 温度 局地风 特征基 5月份 动力 西南 时段 变浅 高盐
分 类 号:P425.4.2[大气科学类] TE9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