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陕西黄土高原土壤干层对植树造林的影响    

Effects of Soil-drying Layer on Afforestat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Shaanxi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景波[1] 李瑜琴[1]

机构地区:[1]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

出  处:《中国沙漠》

基  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2D02);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SKLLQG0306;SKLLQG0411);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04JAZJD770015)共同资助

年  份:2005

卷  号:25

期  号:3

起止页码:370-37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JST、PROQUE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根据野外考察和陕北、关中土壤含水量测定,讨论了陕西黄土高原土壤干层的分布范围及其对恢复植被的影响。资料表明,黄土高原土壤干层分布普遍,向南分布已达关中平原地区。不同植被带土壤干层发生原因有一定差别,干层发育程度有明显不同。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应根据不同地区土壤干层发育强度差别恢复不同类型的植被。在以往划分的延安以南的落叶阔叶林带,土壤干层发育较轻,可采取草、灌、乔木相结合的措施逐步恢复森林植被。在延安到长城之间的森林草原带,土壤干层发育严重,应当先发展草灌植被,后恢复森林草原植被。在长城以北的草原带应自然恢复草原植被。在土壤干层发育严重的地区,造林一般不能带来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反而会导致深部土壤水分的过量消耗等不良后果,是不适于造林的地区。在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建设中,不论是发展人工林还是发展草灌为主的植被,都不宜选择耗水多、生长快的植物种,而应当发展生长适中偏慢的乔、灌、草种。

关 键 词:陕西  黄土高原 土壤干层 植树种草 植树造林 植被  生态环境  生态建设  人工林

分 类 号:S725.7] S15[林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