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晚粳稻籽粒中砷、镉、铬、镍、铅等重金属含量的品种和粒位效应    

Effect of Grain Position in a Panicle and Varieties on As,Cd,Cr,Ni,Pb Contents in Grains of Late japonica Ri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程旺大[1] 张国平[1] 姚海根[2] Peter DOMINY[3] 王润屹[2]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浙江杭州310029 [2]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嘉兴314016 [3]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生物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出  处:《中国水稻科学》

基  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M303510);中英合作与交流项目(SHA/992/310);浙江省科技厅计划项目(2003C32049);嘉兴市科技局计划项目(20021034)。

年  份:2005

卷  号:19

期  号:3

起止页码:273-27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BIOSISPREVIEWS、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选用籽粒着粒密度差异较大的密穗型品种秀水63和散穗型品种秀水11,种植于受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研究了晚粳稻籽粒中有毒重金属As、Cd、Cr、Ni、Pb含量的品种与粒位效应。结果表明,重金属含量的粒位间差异秀水63明显大于秀水11,As、Cd、Cr、Pb含量粒位间差异显著,Ni含量差异较小。穗上部籽粒As、Cd、Ni含量高于中部籽粒,穗下部籽粒最低,而Cr、Pb则正好相反。稻米中几种重金属含量与粒重的关系因重金属种类不同存在着差异,籽粒As、Cd、Ni含量与粒重呈正相关,而Cr和Pb含量与粒重呈负相关。秀水63和秀水11不同粒位的籽粒灌浆模式存在差异,下位粒灌浆速率较低,使粒重较上、中位粒低,导致粒重有较大的粒位差异,而这种差异也与穗部着粒密度有关,秀水63明显大于秀水11。籽粒As、Cd、Ni含量与最大灌浆速率(GRm)呈正相关,与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间(Tpoi)呈负相关,而Cr和Pb含量与以上两个籽粒灌浆特性参数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说明籽粒As、Cd、Ni的积累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模式,而Cr和Pb表现为不同的积累模式。

关 键 词:重金属含量 晚粳稻 粒位  品种  效应  灌浆速率  籽粒灌浆  有毒重金属  碳水化合物  正相关  负相关  密度差异  轻度污染  差异显著  含量差异  特性参数  As  Cd  Cr  Ni  Pb  粒重  镍 铅  模式  积累  穗型  土壤  稻米  穗部  

分 类 号:S511.22] X5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