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从隋、唐长安城看中国古代都城空间演变的功能趋向性特征
The Anatomy about Dispropor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Tang Chang’an City Form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基 金: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项目(教育政〔2000〕9号);陕西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重点项目(SNNUH04001)
年 份:2005
卷 号:20
期 号:2
起止页码:48-5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SSCI、CSSCI2004_2005、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以《考工记》为代表的均衡对称模式是中国都城的理想空间模式,隋唐长安城市形态以其规整的格局著称,但随着大明宫(662年)修建、兴庆宫(714年)的改建和使用,在形成三大宫殿区的过程中,反映出中国传统城市空间形态适应城市功能需求而导致城市形态发生的维新变化过程,即功能性非均衡对称的形态。这是城市形态与城市社会生活的相互适应而突破了严整的均衡对称性布局模式的一个典型实例,反映出该时期的都城建设发展中政治、军事因素与城市功能因素动态制衡中城市形态发展的功能趋向性。
关 键 词:空间形态 轴线对称 非对称性 非均衡对称 功能趋向性 长安城 隋唐时期
分 类 号:K928.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