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可持续性评价的ImPACTS等式  ( EI收录)  

ImPACTS Identity of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徐中民[1] 程国栋[1] 邱国玉[2]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2]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沙漠与沙区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1

出  处:《地理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01019);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40235053);多地区和部门的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性评价(AS25)资助~~

年  份:2005

卷  号:60

期  号:2

起止页码:198-20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IC、JST、PROQUEST、PUBME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可持续发展要求必须在一个地球的约束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通过分析生态足迹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从可更新和不可更新资源利用效益角度来看,在发展的可持续性上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地球容纳环境和社会期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气候变暖的事实说明,人类对不可更新化石燃料的开采和利用速率已经超过地球上生态系统吸收CO的能力。各国要取得社会发展并使之具有可持续性,应该在地球的可持续性尺2度范围内增加自己的全球足迹份额,而不是简单的减少足迹。以中国的南水北调、北粮南运,粮食安全及世界石油消费利用为例说明了社会资源在缓解和减轻环境影响方面的作用。在剖析经典的IPAT等式及其变种等式ImPACT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可持续性评价研究框架—ImPACTS等式,并讨论了新等式的政策含义。在ImPACTS等式中,新增项S——代表社会资源的状态(社会发展状态),m代表管理,用来强调人类采用协调的方式来解决超过可持续性尺度这一问题的重要性,I因此变成了集成的影响评价—对环境的影响和社会发——展的损益评价。

关 键 词:可持续性评价  等式 人类社会发展  ImPACT  社会资源  可更新资源 发展中国家  发展要求  发展需求  生态足迹 利用效益  发达国家  气候变暖 生态系统  化石燃料 南水北调  环境影响  石油消费 粮食安全  分析框架  研究框架  发展状态  

分 类 号:X820]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