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贵州东南部的地质构造与金矿床的关系  ( EI收录)  

Turbidite-hosted Gold Deposits in SE Guizhou Province, China: Their Regional Setting, Structural Control and Gold Mineraliz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卢焕章[1,2] 王中刚[1] 吴学益[1] 陈文益[1] 朱笑青[1] 郭迪江[2] 胡瑞忠[1] MOUSSA Keita[2]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 [2]魁北克大学地质系,加拿大G7H 2B1

出  处:《地质学报》

基  金:中国科学院杰出基金;贵州省政府科技基金资助的成果

年  份:2005

卷  号:79

期  号:1

起止页码:98-10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BIOSISPREVIEWS、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本文研究了贵州东南部的天柱、锦屏和黎平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该区金矿床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认为区内北部和南部相距数十公里的两条近东西向的基底剪切断裂带构成了本区地堑式的构造格局。由于这两条东西向剪切断裂的剪切作用 ,形成了本区以北东向为主的褶皱和剪切带。北东向褶皱和剪切带构造是在加里东期形成的 ,同时也发生了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在背斜形成的同时或稍后剪切作用开始发生 ,剪切作用继承着北东向 ,形成了若干条与褶皱轴平行或相交的剪切带。成矿流体沿着剪切带上升 ,一方面在剪切带中沉淀出穿层产出的不整合破碎带型金矿体 ,即透镜状含金石英脉 ;同时大部分充填到由背斜和剪切作用形成的层间裂隙或层间破碎带中 ,从而形成赋存于浊积岩的顺层产出的层状含金石英脉金矿床。这种类型的含金石英脉 ,无论在品位(多数可见明金 )、储量和产量方面均很有前景 ,并且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因为这在国内还是首次发现。

关 键 词:金矿床 含金石英脉 剪切带 褶皱  背斜 剪切作用  形成  地质构造 破碎带  地堑

分 类 号:P618.51] P542[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