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在"进步"的车轮之下——重读《玛丽·巴顿》    

In the Wake of "Progress": Mary Barton Reconsidered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殷企平[1]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出  处:《外国文学评论》

年  份:2005

期  号:1

起止页码:91-9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SSCI、CSSCI2004_2005、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玛丽·巴顿》中的女主人公玛丽坐火车的细节具有关系全局的象征意义。玛 丽·巴顿的故事就是在以快速为特征的"进步"车轮下演绎的。象征19世纪英国工业化速率的 "进步"车轮碾过之后,留下的是"两个民族"无尽的痛。西方评论界对小卡森遭枪杀这一情节 颇多非议,但是从对"进步"话语质疑这一角度看,小卡森的死不但没有减损小说的整体艺术 效果,反而强化了贯穿于小说的反讽基调。《玛丽·巴顿》诊断出了"两个民族"的病因,解释 了"供求关系"和"市场需求"所无法解释的现实,在这一点上胜过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学。约 翰看橱窗一幕是商品社会中异化现象的缩影:客体不仅嘲弄了主体,而且还伤害了主体。这种 异化现象是"进步"车轮飞速运转的必然结果。

关 键 词:小说  嘲弄 重读 故事  反讽 女主人公 象征  评论  橱窗 艺术效果  

分 类 号:I561.07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