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水稻品种倒伏指数QTL分析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Analysis of Lodging Index in Rice ( Oryza sativa 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肖应辉[1] 罗丽华[2] 闫晓燕[1] 高艳红[1] 王春明[1] 江玲[1] 矢野昌裕[3] 翟虎渠[4] 万建民[1,4]

机构地区:[1]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5 [2]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3]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日本筑波8128581 [4]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100081

出  处:《作物学报》

基  金:国家"8 63"计划 (2 0 0 2AA2 0 70 0 2 ;2 0 0 3AA2 0 70 2 0 )资助项目。

年  份:2005

卷  号:31

期  号:3

起止页码:348-35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BSCO、FSTA、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由98个株系组成的Nipponbare(粳) /Kasalath(籼)∥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倒伏指数与株高、茎粗及单株生物量等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水稻倒伏相关性状QTL进行了分子标记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株高、茎粗、单株生物量3性状与倒伏指数的相关系数均达1%显著水平。利用基于性状标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检测到与水稻倒伏指数、茎粗、株高和单株生物量有关的QTL共12个,其中与株高有关的3个分别位于第1、5和6染色体,对性状的解释率为11%~2 4 % ;与单株生物量有关的2个分布于第1和8染色体,对性状的解释率为9%~14 % ;与茎粗有关的3个分布在第1、3和6染色体,对性状的解释率为11%~2 5 % ;控制倒伏指数的4个,分别位于第1、3、8和12染色体上,对表型性状变异的解释率为10 %~18%。在第1染色体R2 4 14 C86标记区间同时检测到控制倒伏指数、株高和单株生物量的QTL ,表明该染色体区域在控制水稻倒伏性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株高、单株生物量和倒伏指数的显著相关。在第3染色体上检测到的qLI 3表现为增强水稻的抗倒能力,抗倒加性效应来自于高秆籼稻品种Kasalath的等位基因,且与株高、单株生物量等性状QTL不存在遗传连锁关系,有望用于中、高秆抗倒育种中分子标?

关 键 词:水稻 倒伏 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  数量性状基因座

分 类 号:S5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