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诱捕技术对松褐天牛的诱捕效果    

Field attraction effects of different trapping methods on Monochamus alternatu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四宝[1] 刘云鹏[2] 樊美珍[2] 苗雪霞[1] 赵学球[2] 李增智[2] 司胜利[1] 黄勇平[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2]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微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6

出  处:《应用生态学报》

基  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KSCX1 SW 1 3 0 2 0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30 330 5 0 0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 2 0 0 4KJ1 44 ;2 0 0 2KJ1 1 0ZD);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 ( 0 1JC1 40 5 1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 ( 2 0 0 3AA2 4 90

年  份:2005

卷  号:16

期  号:3

起止页码:505-50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BIOSISPREVIEWS、CAS、CSCD、CSCD2011_2012、EMBASE、GEO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通过不同引诱剂、不同诱芯、不同诱捕器和不同缓释量对松褐天牛的诱捕试验 ,结果表明 ,4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都有一定的引诱效果 .其中 ,引诱剂MA2K 0 5的效果最好 ,引诱活性平均为 2 6 3头 /诱捕器 ,对其它鞘翅目和半翅目昆虫也有引诱作用 ;引诱剂MA2K 1 3活性次之 ,平均 2 1 3头 /诱捕器 ;MA2K1 1最弱 ,平均 1 3 8头 /诱捕器 .3种诱芯A、B和C的引诱效果分别为 1 4 73、4 2 5和 2 0 3头 /诱捕器 ,其中诱芯C内引诱剂总量为诱芯A或诱芯B的 2 5倍 ,且诱芯C内的引诱剂 3~ 5d需添加一次 ,而诱芯A和诱芯B的引诱活性能持续 1个月以上 ,因此 ,诱芯B较为理想 .宣州诱捕器引诱效果显著高于日式诱捕器 ,分别为 36 4和 9 7头 /诱捕器 .不同剂量诱捕结果表明 ,随着诱芯缓释量的增加 ,诱捕效果也相应提高 ,当剂量从 2 0ml上升至 80ml时 ,诱捕效果增加不显著 ;当诱剂达 1 2 0ml时 ,引诱效果显著增加 .

关 键 词:引诱剂 诱捕器 诱芯 松褐天牛

分 类 号:S763.3] S768.38[林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