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惩罚之当与不当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何立婴[1]

机构地区:[1]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

出  处:《中小学管理》

年  份:2001

期  号:2

起止页码:12-1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0、RCCSE、RDFYBKZL(收录号:170347)、核心刊

摘  要:在教育学生时,我们从来主张多奖励,少惩罚,慎用惩罚,是因为惩罚本身包含着太多的消极因素。(1)惩罚意味教师面对学生的问题没有任何有效的解决方法,在“技穷”的情况下,惟有利用手中的权力这最后一“招儿”了。这说明教师的教育能力已经到了极限。(2)惩罚向学生传达了教师对他的看法和态度,即认为学生的错误行为是故意的,而且他还不想改;教师对他自觉改正错误缺乏信心。这些信息动摇了学生的自信,并且进一步降低了学生与教师合作的意愿,破坏了师生关系。(3)经常靠惩罚来管理班级的教师可能会得到暂时的、有限的成功,但不情愿的屈从给学生带来的是情绪上的长期紧张和不快,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如果还有其他的办法,教师就不要使用惩罚。

关 键 词:教师合作 学生  惩罚 班级  错误行为  教育能力 教育学 故意 权力 情况  

分 类 号:G451.6[教育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