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深圳大学文学院传播系
年 份:1999
卷 号:6
期 号:3
起止页码:57-6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1996、CSSCI、CSSCI1999、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本文从当代反思社会学与传播理论研究的结合角度, 论述了反思性的社会实践与信息传播的关系, 特别指出在现代性境况中这一关系所具有的尖锐的根本的性质。本文评述了受反思社会学影响的传播循环理论, 重点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交往形式的唯物史观以及关于大众传播与人民自我意识的观点, 分析了从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各种基于批判立场的理论学派对于传播和人的反思性问题的关切和解释, 以及当代传播境况的新特点。本文认为人的活动是在实践行动结构、认知结构和传播( 交流、交往) 结构中展开的。传播结构具有反身的和外拓的两种存在方式。其反身存在方式将传播导向内在交流活动, 形成同主体的认知结构的张力运动, 形成反思性循环; 外拓存在方式寻求主体际, 与其他主体建构交往共同体。人的传播结构受制于人的环境, 特别是同客观化的媒介结构形成了近似于同构的关系。实践、认知、传播三个结构互为影响作用、互为渗透转化, 呈现为不断的循环。驱动这些结构发生循环的是主体的意向性、反思性和能动性。传播技术的进步并非必然带来传播体制和传播秩序的合理化, 也并非必然带来人的反思性的提升。对于健全的社会发展和人类解放的目标来说, 利用传播技术的成果, 捍卫并提升人的反思性的实践?
关 键 词:反思性 传播技术 传播理论 认知结构 传播结构 传播秩序 大众传播 提升 合理化 体制
分 类 号:G206] G63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