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影响北极地区迅速变化的一些关键过程研究    

STUDY ON KEY PROCESSES AFFECTING RAPID CHANGES IN THE ARCTIC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立奇[1] 赵进平[2] 卞林根[3] 陈波[4] 陈敏[5] 高爱国[2] 高众勇[6]

机构地区:[1]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北京100860 [2]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61 [3]中国气象科学院,北京100081 [4]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200129 [5]厦门大学海洋系,厦门361005 [6]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

出  处:《极地研究》

基  金: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4 0 2 760 0 1 )资助

年  份:2003

卷  号:15

期  号:4

起止页码:283-30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REFPREVIEWDATABASE、JST、PROQUE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最近研究证明 ,近半个世纪来 ,北极地区正在发生迅速变化。部分地区温度上升了 2— 3°C ,北冰洋海冰退缩 5 %,中心地区海冰厚度变薄 ,海面压力降低 ,中上层水淡化和变暖 ,吸收CO2 能力增加 ,臭氧耗损和紫外线辐射增强。中国于 1 999年开展了“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在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白令海以及临近海域开展了海冰气相互作用的多学科综合考察 ,对北极的区域特征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研究获得一些新的认识。观测到加拿大海盆中层水持续增暖的现象 ,揭示了西北冰洋与白令海水体交换的途径和次表层暖水结构 ,发现了加拿大海盆是北冰洋河水的主要储存区。利用联合冰站观测数据 ,模拟了北冰洋夏季大气边界层结构和下垫面能量平衡的变化特征 ,定量给出了北冰洋夏季海 /气和冰 /气之间湍流通量和边界层参数的差异。海 /气CO2 的通量观测表明 ,考察区的大部分海域均为大气CO2 汇区 ;西北冰洋海冰区具有较高的生物泵运转效率 ,楚科奇海陆架是一个高效的有机碳“汇”区 ,寒冷水体中微生物活动并未受到明显抑制。沉积物的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表明 ,海底表层沉积物中碘含量存在着由低纬度到高纬度增加趋势 ,北极地区可能是碘的汇区 ,碘可作为极区古海洋中的地球化学元素变化的重要指标。楚科奇海、白令海?

关 键 词:北极地区  温度升高 气候变暖 气溶胶 冰川研究

分 类 号:P941[地理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