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领有名词提升移位与格理论    

A study of Possessor Raising Movement in relation to Case Theor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韩景泉[1]

机构地区:[1]中南大学(铁道校区)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湖南长沙410075

出  处:《现代外语》

年  份:2000

卷  号:23

期  号:3

起止页码:261-27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1996、CSSCI、CSSCI2000_2002、NSSD、RCCSE、RWSKHX、核心刊

摘  要:本文以Chomsky生成语法的“格理论”为参照,对极具理论意义的“领有名词提升移位”现象进行探讨,着重就其中名词词组格位指派解释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一种新的解释方案。在以“张三被杀了父亲(NP^1+ Vt-passive+NP^2)”和“张三死了父亲(NP^1+Vi+NP^2)”为代表的两句式中,表层主语位置上的名词词组NP^1与动词之后宾语位置上的名词词组NP^2在D-结构中属于同一个更大的名词词组NP^3的两个姐妹成分,构成“领有NP^1+隶属NP^2”结构关系,充当深层逻辑宾语。后来,经过派生移位领有名词NP^1同隶属名词NP^2分离;提升到了表层主语的位置。有的相关研究认为,领有名词词组NP^1提升移位在于为自己获取一个主语格,而保留在原位不动的隶属名词词组NP^2则可获得部分格。本文试图论证,用“部分格”来解释宾语位置上NP^2赋格面临种种理论弊端;D-结构中的NP^1本身是有格的,它的提升移位目的在于为整个深层逻辑宾语结构(而不是为自己)寻求赋格。文章主张放弃“部分格”,引入“语链传递格位”概念对之加以处理,即:提升移位后的领有名词NP^1是通过与自己移位后留下的语迹所形成的语链将自己在主语位置上获得的主语格位传递给整个深层逻辑宾语结构NP^3。这一新的论述有利于简化语法体系。

关 键 词:领有名词提升移位  格理论 语法 表层主语  句法

分 类 号:H146.3[中国语言文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