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贺兰山岩羊冬季对卧息地的选择    

Winter Bed-Site Selection by Blue Sheep (Pseudois nayaur) in Helan Mountains, Ningxia,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振生[1,2] 曹丽荣[1] 王小明[1] 李涛[3] 李志刚[3]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062 [2]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3]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银川750021

出  处:《兽类学报》

基  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十五""2 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子项目;上海市重点学科 (生态学 )基金资助

年  份:2005

卷  号:25

期  号:1

起止页码:1-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BIOSISPREVIEWS、CAS、CSCD、CSCD2011_2012、GEOBASE、IC、JST、PUBMED、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20 0 3年 11~ 12月 ,在贺兰山采用样带法对岩羊冬季卧息地的选择性进行了研究。共观察到 94个岩羊的卧息地 ,结果表明岩羊对优势乔木的利用有选择性 (x2 =17 0 1,df=5 ,P <0 0 5 ) ,偏好利用灰榆占优势的卧息地 ,避免选择油松和青海云杉占优势的卧息地 ;对坡向选择性利用 (x2 =30 6 9,df=2 ,P <0 0 5 ) ,偏好位于阳坡的卧息地 ,避免利用阴坡 ;对植被类型、坡位和风向的利用无选择性。对卧息地样方与在样带中随机设置的样方进行比较 ,发现卧息地具有乔木密度低、食物丰富度低、隐蔽程度高、接近水源、接近裸岩、风速低和雪覆盖浅等特征。贺兰山的岩羊经常选择岩洞作为卧息地 ,占总卧息地的 6 2 77%。对 5 9个岩洞和 35个非岩洞卧息地进行比较 ,表明岩洞卧息地的坡度大、隐蔽程度高、风速低、保温性好、食物丰富度低和无雪覆盖。岩羊通常选择较宽的、深度和高度适中的岩洞作为卧息地。对各种生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前 7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已经达到了 80 0 9% ,可以较好地反映岩羊卧息地的生境特征 ,第 1主成分中隐蔽级、风向、风速、距裸岩距离和雪深具有重要作用 ,其余 6个主成分中优势乔木、坡向。

关 键 词:乔木  坡位 岩羊 利用  丰富度 冬季  坡向  贺兰山  生境  阴坡

分 类 号:Q959.842] Q94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