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PCR在鸭瘟临床诊断和免疫及致病机理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The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of PCR in Research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Mechanisms of Immunity and Pathogeny of Duck Plague Virus (DPV)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禽病防治研究中心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625014
基 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基金后续资助项目(编号:03ZQ0276-028);四川省重点建设学科资助项目(SZD0418)
年 份:2004
卷 号:20
期 号:4
起止页码:364-37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0、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1_2012、IC、JST、PUBMED、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根据GenBank文献,应用Oligo6 0分析软件合成了用于扩增鸭瘟病毒(duckplaguevirus,DPV)EcoRⅠ765bp片段的1对引物,上游引物(P1)位于EcoRⅠ片段的246~266nt,下游引物(P2)位于EcoRⅠ片段的727~744nt,以DPVCHa株DNA为模板,筛选PCR最佳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DPV的PCR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强毒株DPV鸭胚培养物和弱毒株的鸡胚培养物进行扩增,均可获得498bp的DNA片段。而对正常鸭(鸡)胚和鸡马立克氏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鸭副伤寒沙门氏菌和鸭疫里默氏杆菌培养物进行检测,结果均呈阳性。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证明了PCR方法的特异性。对DPVCHa株鸡胚毒提取物DNA进行检测,其最低检出量为10fg。用病毒分离、Dot-ELISA和PCR三种方法分别检测1990~2002年期间送检的临床样品,对所获得的结果进行χ2分析,证明PCR检出率明显高于前2种方法。CHa株免疫雏鸭后对血液、心、肝、脾、肺、肾、十二指肠、直肠、法氏囊、胸腺、胰腺、延脑、大脑、小脑、舌头、肌肉、骨髓、食道共18种组织和粪便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①皮下接种4h后,心、肝、脾、肾、法氏囊、胸腺、胰腺、延脑、大脑和小脑为阳性,8h后18种组织和粪便均为阳性;②口服接种4h后舌头和食道为阳性,8h后,
关 键 词:阳性 胸腺 胰腺 舌头 小脑 食道 大脑 DPV 法氏囊 鸭瘟病毒
分 类 号:Q959] S85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