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西医结合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Clinical use of Zhipibugudan in treatment of 47 patients with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丁桂芝[1] 刘忠厚[1] 周勇[1]

机构地区:[1]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北京市中日友好医院

出  处:《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年  份:1997

卷  号:3

期  号:2

起止页码:81-8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CSCD、CSCD_E2011_2012、JST、RCCSE、ZGKJHX、普通刊

摘  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据预测,1997年中国骨质疏松患者约为83.9百万人;2010年约为114百万人;2025年约为151.3百万人。采用骨矿仪和中医辨证相结合,方法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肾虚症密切相关,肾虚症患者因肾精亏损,导致骨髓和血化源不足,致骨失髓血充养,出现骨骼脆弱无力,易骨折等症。防治研究多从补肾方面进行。基础实验研究显示;多种补肾方药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使骨质疏松大鼠的骨量、骨密度,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骨生物力学,骨矿物质与微量元素,软骨和骨胶原生长代谢等方面发生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明显提高,治疗后各种生化指标与激素和某些与骨生长有关因子的数值亦有明显改变。补肾中药临床使用效果和实验研究相似,其独具特色的显著优势就是对临床软弱无力,腰膝酸痛等症状改善迅速,明显,许多患者在骨指标无明显改善时,临床症状已经消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目前认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既不同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抑制骨吸收的药物(雌激素类),也不同于促进骨生成的药物(氟制剂类),而是标本同治,通过对机体全身性的调节作用。

关 键 词:骨质疏松症 骨生成 患者  虚症 临床研究进展  骨吸收 体内  肾虚 大鼠  药物  

分 类 号:R681] R285.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