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分级显性意义假说——语义处理新理论    

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 A New Theory of Figurative Language Comprehens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正光[1,2]

机构地区:[1]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语文学系,长沙410082 [2]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所

出  处:《现代外语》

年  份:2002

卷  号:25

期  号:2

起止页码:210-22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0、CSSCI、CSSCI2000_2002、NSSD、RCCSE、RWSKHX、核心刊

摘  要:以色列语言学家Giora于1997~2002年间提出了一个新的(非直义1)语言处理假说:分级显性意义假说(GSH)。该假说认为,在话语处理中(尤其是隐喻、惯用语、反语和幽默语言),显性意义总是首先通达。显性意义是在心理词典中编码的意义,有时是直义,有时是与语境吻合的意义,有时同时是直义和与语境吻合的意义。意义的显性程度由使用频率、熟悉程度、约定性以及典型性确定。GSH只说明语义的初期处理,随后的意义整合过程有保留假说解释,二者结合构成完整的语义处理过程。该假说弥补了一直居主导地位的直接通达假说和模块假说都只能片面解释非直义句处理过程的不足。本文在全面评述该假说的基础上,讨论了其理论价值和面临的挑战。

关 键 词:分级显性意义假说  语义 显性意义  语言学

分 类 号:H030]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