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安徽庐枞火山岩盆地与邻区基底构造变形、形成演化及其对矿床分布的控制  ( EI收录 SCI收录)  

The basement structural deformation,evolution and its control action on deposit distribution in Luzong volcanic basin and its adjacent area in Anhui Province,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汤家富[1] 陆三明[1] 李建设[1] 韦导忠[1]

机构地区:[1]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合肥230001

出  处:《岩石学报》

基  金:财政部专项(140102);安徽省地勘专项费项目(2006-13)联合资助

年  份:2010

卷  号:26

期  号:9

起止页码:2587-259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I(收录号:WOS:000283384100006)、SCI-EXPANDED(收录号:WOS:000283384100006)、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本文简略分析了庐枞火山岩盆地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及火山岩盆地内两个重要不整合界面,两类不同性质断裂的特征。文中详细论述了庐枞及邻区印支期褶皱基底中两期叠加褶皱变形特征及其对地层序列与空间展布的控制。介绍了区内印支期金子运动与南象运动的存在表现及争议。根据近期在巢湖、和县一带普遍发现东马鞍山组与南陵湖组间不整合接触关系,进一步肯定了金子运动的存在,从而探讨了印支期两期褶皱变形形成的运动学基础及可能形成的动力学条件。在对上述成矿背景重新认识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内三类矿床的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与火山岩有关的铁矿、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及铅锌矿、接触交代型与层控型铁铜矿)。强调了燕山期构造,特别是断裂构造对岩浆侵入、火山活动及与其相关成矿作用的控制,并对区内典型矿床的控岩控矿构造条件作了论述。

关 键 词:庐枞火山盆地  印支期叠加褶皱  金子运动  南象运动  找矿方向  

分 类 号:P5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