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应用阿托伐他汀干预的疗效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鲍冬香[1] 潘朝辉[2]

机构地区:[1]安徽省消防总队门诊部,安徽合肥230000 [2]安徽省怀宁县人民医院内三科

出  处:《中国老年学杂志》

年  份:2014

卷  号:34

期  号:3

起止页码:603-60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B、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的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80例,根据患者是否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分为他汀组及非他汀组,各40例,选取非冠心病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超声测量患者颈动脉内中层厚度(CIMT)并计算斑块积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3、6个月后CIMT及斑块积分变化情况以及斑块检出率。结果冠心病患者CIMT及斑块积分[(1.16±0.15)mm,8.12±5.18]明显高于对照组[(0.85±0.20)mm,2.65±1.68,P<0.05],冠状动脉重度狭窄者[(1.18±0.13)mm,9.27±3.26]与中度狭窄者[(1.12±0.15)mm,7.69±4.52],中度狭窄者与轻度狭窄者[(1.01±0.13)mm,5.28±4.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他汀组及非他汀组CIMT[(1.16±0.14),(1.15±0.16)mm]及斑块积分(8.45±4.35,7.85±5.2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他汀组在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CIMT及斑块积分[(1.13±0.16)mm,6.88±3.58]虽低于治疗前及同期非他汀组[(1.14±0.15)mm,7.18±4.5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CIMT[(1.06±0.16)mm]及斑块积分(4.39±4.12)明显低于治疗3个月及治疗前(P<0.05),也明显低于同期非他汀组[(1.14±0.13)mm,6.89±4.73,P<0.05]。非他汀组及对照组在相关治疗3、6个月后CIMT及斑块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息息相关,是冠心病高危预测因素之一。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逆转血管狭窄,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关 键 词:冠心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CIMT 斑块积分

分 类 号:R541.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