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试验室,北京100029 [2]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动力气象实验室
基 金: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ZKCX2 SW 2 1 0;KZCX2 1 0 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2 0 0 0 0 785 0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项目 40 0 0 5 0 0 4; 40 3 75 0 2 9;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 40 0 2 3 0 0 1资助
年 份:2004
卷 号:28
期 号:3
起止页码:357-37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0、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IC、INSPE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观测事实显示 ,在ElNi no期间 ,伴随着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温 (SST)的升高 ,热带印度洋SST出现正距平。作者利用海气耦合模式模拟了印度洋对ENSO事件的上述响应 ,并进而讨论了其物理机制。所用模式为法国国家科研中心Pierre Simon Laplace全球环境科学联合实验室 (IPSL)发展的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该模式成功地控制了气候漂移 ,能够合理再现印度洋的基本气候态。观测中与ENSO相关的热带印度洋SST变化 ,表现为全海盆一致的正距平 ,并且这种变化要滞后赤道中东太平洋SST变化大约一个季度 ,意味着它主要是对东太平洋SST强迫的一种遥响应 ,模式结果也支持这一机制 ,尽管模式中的南方涛动现象被夸大了 ,使得模拟的与ENSO相关联的SST正距平的位置南移 ,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被负距平 (而不是正距平 )所控制。研究表明 ,东太平洋主要通过大气桥影响潜热释放来影响印度洋SST变化。赤道东太平洋ElNi no事件的发展 ,导致印度洋上空风场异常自东而西传播 ;伴随着风场的变化 ,潜热发生相应变化 ,并最终导致SST异常的发生。非洲东海岸受索马里急流控制的海域 ,其SST的变化不能简单地利用热通量的变化来解释。证据显示 ,印度洋的增暖是ENSO事件发生的结果而不是其前期信号。
关 键 词:印度洋 ENSO事件 大气桥 热通量 海气耦合模式 SST
分 类 号:P732[海洋科学类;海洋工程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